目前分類:舉目向山 (2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新春問候

獻上新春祝賀「三『羊』開泰」,第一隻羊:喜氣洋「羊」~詩篇十六篇11節:「你必將生命的道路指示我。 在你面前有滿足的喜樂;在你右手中有永遠的福樂。祝福兄姊得著從神而來的福氣、平安、喜樂;第二隻羊:「羊」望耶穌,希伯來書十二章2節:「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主是我們的牧者,使我們不致缺乏,我們也要緊緊仰望耶穌、跟隨耶穌;第三隻羊:神采飛「羊」,如同民數記六章24-26節大祭司的祝福:「願耶和華賜福給你,保護你。願耶和華使他的臉光照你,賜恩給你。願耶和華向你仰臉,賜你平安。」滿有神的榮光。透過對老底嘉教會的認識,期許我們的生命「像羊」又「向陽」。

What happen in老底嘉?

古老城市「老底嘉」,它是啟示錄使徒約翰寫信勉勵的第七間教會,提到這間教會,第一個聯想通常會是不老不熱的教會;其實老底嘉得天獨厚,處於三條公路匯集的交通要道,擁有全國最美麗的黑羊毛,給這座城市帶來很大的商業繁榮,紡織業、銀行業與醫學院享負盛名,最有名的莫過於眼藥,除了缺水,需要南方約五哩的城市引熱泉的水進來之外,可說是極為繁榮富裕之城,無怪乎啟示錄三章17節a記載:「我是富足,已經發了財,一樣都不缺」,毫無疑問,老底嘉的錢財淹目眉(台)。

主耶穌透過使徒約翰寫信給老底嘉,首先自我介紹:「那為阿們的,為誠信真實見證的,在上帝創造萬物之上為元首的」,這裡很有趣的使用了倒敘,意思是說:那位在末後審判的主(阿們有三重意思:1.誠心所願、2.實實在在也就是信實之意、3.結束、終結之意,這裡使用的是第三種意思),祂是誠信真實見證的,也就是祂是又真又活的神;除此之外,祂也是創造的主,「元首」就是「首先」,指時間上的首先,上帝是一切萬事萬物的第一因;祂也是排列順序的「優先」,如同我們基督徒生命的優先次序:上帝第一、家庭第二、工作/學業第三,要把上帝放在優先順序的第一位。

冠強牧師5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只有「過去光榮」?

1865年來自英國蘇格蘭長老會的馬雅各(James Laidlaw Maxwell)醫師從打夠上岸,開始了他的醫療傳道……;1871年來自加拿大長老會的馬偕(George Leslie Mackay)博士或稱偕叡理牧師來到了淡水,開啟了台灣宣教的緋頁。自此之後長老會在台灣蓬勃發展至今邁入第150個年頭。翻開台灣教會史,我們自豪辦學校,甚至是台灣第一間女學校、開神學院、辦報紙、設醫館,越過山頭、走入窮鄉僻壤,把耶穌愛世人的福音遍傳台灣每個角落,PKU倍加運動領受的加倍神恩至今為人津津樂道,甚至在台灣民主政治的參與上,也有顯著貢獻。以上這些故事,大多數的長老教會信徒都能朗朗上口,不過回過頭來看看今天長老會,撇下過去的光榮不談,我們還有什麼?

在廿一世紀這個科技日新月異、一日千里的時代,「更新」、「升級」,已是眾人知曉的科技名詞,意思是功能更好、更佳、更快、更少缺陷,在進入PCT150週年的今日,願以「PCT2.0版」為題,以啟示錄七教會之一的撒狄教會引古鑑今,期許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儆醒、升級、再進化!

引古:撒狄教會「名不符實」

今天的經文是主耶穌透過使徒約翰寫信給七間教會的第五間教會撒狄,主前公元前7世紀至公元前546年該地有一古老王國利底亞(Lydia),以其富庶及其宏偉的首都撒狄(Sardis)著稱,位於峭壁邊易守難攻,王國有一條溪流(Stream Pactolus)盛產黃金,許多人在此淘金沙致富,大約在公元前660年開始鑄幣,可能是最早使用鑄幣的國家,許多學者認為,世界首枚純金打造的金幣,即出自於撒狄。這個富庶又有天險屏障的國家和都市,在歷史上僅有兩次被攻陷,分別於公元前546年和214年,然而這兩次都是守衛「自恃」,因而怠惰昏睡導致陷落,無怪乎主耶穌在信中警告:「你要警醒,堅固那剩下將要衰微(原文是死)的;因我見你的行為,在我上帝面前,沒有一樣是完全的。(啟三2)」

冠強牧師5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4「苦」不堪言,未來前途該怎麼辦?

這幾年流行對過去的一年以一個字做代表,如2013年台灣的代表字是:「假」,台灣在這一年在虛假、作假、以假亂真當中來度過,若是2014年的話,當推「苦」字,澎湖空難、高雄氣爆、地溝油等食安問題、登革熱肆虐,對人民來說真是苦不堪言,未來前途茫茫,究竟該怎麼辦?

回想到初代教會也同樣遭受苦難,特別到了第一世紀末期的時候,因為羅馬共和時期結束,帝國時期興起,產生了新一波的逼迫基督徒運動,因為拜上帝不拜羅馬皇帝不肯放棄信仰的基督徒會被送進競技場和獅子搏鬥,或者是被流放邊疆客死異鄉。深具影響力的使徒約翰也因此被放逐在拔摩海島,這是一個羅馬帝國專門關政治犯的監獄,來到這裡如同過去台灣政治犯被關在火燒島(綠島)般沒有渴望、充滿絕望、失去盼望,就在這個時候,愛的使徒約翰看見耶穌的啟示並領受異象,使他的生命有了新的步伐,除了寫信給七教會(二-三章)之外,也寫下對創造和救贖上帝的敬拜(四-五章)、末後發生的事(六-廿章)以及新天地的到來(廿一-廿二章)。

在今天的經文中,我們以初代教會同樣遭受苦難的士每拿教會來學習,盼望在新的一年,能夠得著從上帝而來新的心~把已經對現況僵硬、灰心化成石做的心再一次化作有生機、有盼望、有未來、有使命、有感動的肉心,並且忘記背後努力面前,重新更新讓上帝所賞賜新的靈、新的恩典重新帶領我們行走在光明中,生命與耶穌連結,活在上帝的信實與應許之中。

士每拿教會的信仰典範

冠強牧師5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朋友˙壞朋友?

演出「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而聲名大噪的男主角柯震東,近來因為惹上「大麻」煩而再度聲名大噪,此事也危及他的演藝事業。當然,對於自己的所作所為,自己必須要付上責任,別人說影藝圈是個大染缸,清者自清,濁著自濁,到底能否「出淤泥而不染,濯清連而不妖」,或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很大的關鍵在於所結識的朋友,可以說:柯震東結交了損友,染上惡習,走向迷途,正所謂「好的朋友引領你人生路不迷航,壞的朋友害你吃官司住牢房」,此也印證了今天的經文箴言十八24:「濫交朋友的,自取敗壞;但有一朋友比弟兄更親密。

朋友的影響力

KJB英文欽定本上一句譯為:「交朋友的人,自己要友善」(A man that hath friends must show himself friendly),也就是自己要用恩惠良善對待朋友,而與本句連在一起則上下文未連貫,因此有些版本就把上一句稍為修飾一下,如和合本:「濫交朋友的,自取敗壞;但有一朋友比弟兄更親密。」現代中文譯本譯作:「泛泛的夥伴情薄似紙;深交的朋友親逾骨肉。」思高聖經譯作:「交朋友過多,必會有損害;但有些朋友,遠勝親兄弟」和台語漢字本:「多多朋友的,家己取敗無;有一個知己的比兄弟卡親。」意思相近,重點在於:「要慎選好的朋友」,才能夠助益我們的生活與生命。

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結交朋友擁有自己的交友圈乃人之常情,有云:「四海之內皆朋友」,人際關係也是五倫中重要之一環,但要分清到底是損友還是益友?能否做到「父子有親,夫婦有別,君臣有義,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好像生命中的天使一起扶持陪伴成長,或是盡是交些損友~酒肉朋友、反覆小人、見利忘義、殘忍暴怒,不交也罷。孔子曾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僻、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友直:不邪曲、沒有私心、正直耿直的朋友;友諒:守信用、誠實不欺騙的朋友;友多聞:學問廣博,見識豐富淵博的朋友。友便僻:與裝腔作勢的人為友;友善柔:與刻意討好的人為友;友便佞:與巧言善辯的人為友。乃至於孟母三遷的故事,也在提醒我們結交朋友、慎選朋友的重要性。

冠強牧師5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成功神學影響無遠弗屆

隨著科技文明的進步,世界從廿世紀末到廿一世紀進入了全球化、網路化天涯若比鄰的地球村時代,信仰資訊的取得,文字事工、影音事工、媒體事工大大的興起,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時代,在這一波科技文明帶動的浪潮中,也迅速激起了「成功神學」的浪花,美國傳道士 Kenneth E. Hagin( 1917 -2003 ) 普遍被認為是成功神學的創立者及領導者。一般而言,成功神學之所以被定義為成功神學乃因為宣稱上帝希望基督徒用各種方式取得成功,特別是在財物方面(如前一陣子的熱門話題:信耶穌得鑽石),是上帝恩惠的外在證據,可以通過禱告得到。特別引用申命記八18:「你要記念耶和華你的上帝,因為得貨財的力量是他給你的,為要堅定他向你列祖起誓所立的約,像今日一樣。」

諸如約珥歐斯汀(Joel Osteen)牧師的正面積極思想的力量並帶來豐盛富足、趙鏞基牧師教導的的三拍子祝福:「親愛的兄弟啊,我願你凡事興盛,身體健壯,正如你的靈魂興盛一樣」(筆者在此非是要評論這幾位牧師的教導為錯誤,而是指特別被強調之處)、透過禱告得醫治而興起的靈恩運動,如有某位牧師說:「我的教會沒有癌症病人」,被教導向神求什麼有什麼,因此在禱告時只向上主求恩典、求智慧、求財富、求其所要,喜愛雅比斯的禱告:「甚願你賜福與我,擴張我的境界,常與我同在,保佑我不遭患難,不受艱苦」超過主耶穌的禱告文,很多時候都被歸類背後以成功神學為基礎,可以看見成功神學為之濫觴,其影響無遠弗屆,乃至許多信仰人士大聲疾呼要重新回到「十架神學」。

基督徒的成功神學

基督教信仰中果真存在「成功神學」嗎?答案是肯定的,但並非上面所描述的那樣。今天閱讀的經文是耶穌的母親馬利亞有名的「尊主頌」,也是她對上帝的禱告,她順服上帝的恩典,完成上帝的交託,裏頭說:「我心尊主為大;我靈以 神我的救主為樂」。是的,若基督徒有成功神學的話,必是以「尊主為大,以神為樂」這八字為中心,這是以神為本的信仰生命,也是基督徒的成功神學。

冠強牧師5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活出主內住的生命力

去年在第二段常年節期傳講建立「有感」的教會:充滿感動又動感的教會,第一感:歸屬感、第二感:親密感、第三感:信任感、第四感:滿足感、第五感:幸福感、第六感:使命感。期待在這長達半前的「綠色主日」能夠透過實際的生命行為來傳達主耶穌十架上的愛,今年的這個時候,我們再來思考如何建造「有力」的教會,期待活出聖靈同在因而去舊換新的新生活,使我們在得到著住在主耶穌的新生命,逐漸增加我們認識生命的長度、闊度、高度與深度,充滿生命力,活潑、有盼望

七種屬靈的能力

今天的經文特別針對已經跟隨主一段時間的百姓,他們在生活與事奉中經歷到疲乏與困倦,先知以賽亞提供恢復與得力的答案:凡需要的人,都可以支取祂的能力,上帝在那些等候、信靠他的人身上供應氣力與能力,也就是說得力量的秘訣是:人必須等候耶和華。人若符合這個條件,即使有疲乏、困倦,也必能重新得力。『他們奔跑卻不困倦』指向在出埃及曠野漂流的生活;而『行走卻不疲乏』指向在應許之地的生活。31節『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是生活應用與經歷。今天的信息:建立「有力」的教會,從等候上帝得到七種屬靈的能力:

1.自省力/悔改力:看見並承認自己的有限,因此需要無限的上帝。詩篇一2:「 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只有時常閱讀上帝的話語才能夠擁有自省力,知道自己的不足,並且悔改,承認自己的罪行,知道自己需要上帝,正如馬可福音一14-15耶穌來到加利利,宣傳 神的福音,說:「日期滿了, 神的國近了。你們當悔改,信福音!」我們當悔改信福音。 

冠強牧師5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回顧過去:16-23節

環顧整個2013年,不知道在你的生命中是什麼光景呢?整個台灣在「黑心商品」度過,從年初開始的假米粉事件,其後歷經毒澱粉、胖達人、油漆染色黑心豆乾、銅葉綠素混油、山水米混充事件、統一布丁、化學醬油和牛奶含藥量超標駭人事件、大統黑心油,黑心事件連環爆,2013年度票選字由「假」高票奪冠,可說是「名副其實」。

以上這些是或許和我們沒有直接關係,卻是深深影響到我們的生活;今天這一段經文也是以回憶過去開始。耶和華的話臨到先知,要先知明白以色列人目前的實況,在面對如此艱難的處境,當我們在新的一年要得著新的開始、新的盼望之時,先知道目前的景況,也就是承認自己的罪過罪犯,誤用了上帝給予管理世界的特權,濫用了上帝賜給他們的土地,肆無忌憚地破壞、揮霍,禍國殃民,也因此,必須承擔犯罪之後的後果。

感謝主!在一切似乎無轉圜的餘地,上帝為了愛祂子民的緣故,決定進一步採取行動,要祂的子民回心轉意再一次回到祂面前,顯出上帝的聖名,上帝既然是聖,也要祂的百姓分別為聖。這也是今日的我們盼望所在。

回到主前:24-32節

冠強牧師5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帝國的好消息

咱的主耶穌在約旦河洗禮、在曠野受試探、出來傳道之後,聖經記載了他三次返鄉的記錄:第一次是在今天的經文16-22a(參考太四13);第二次是22b-24節(參考太十三54-58;可六1-6);第三次是25-30節。在聖日(舊約時代是安息日,主耶穌復活之後是主日)進會堂是主耶穌平常的規矩,是祂的習慣,也是祂生命的一部分,有當時的執事(就是負責管理教會的人)拿了以賽亞書的經卷給主耶穌,祂就讀起了以賽亞書六十一章1-2節的部分:「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他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差遣我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報告神悅納人的禧年。」這個部分成為主耶穌傳福音的中心信息,福音要給猶太人,也給外邦人,福音給小孩子,也給老年人,福音要給一般正常的家庭,也要給那些處在弱勢的邊緣人,使我們領受一個悔改的福音,也使我們領受一個公平公義公正的福音,在主的面前,人人都是特別的受造,都能夠領受上帝的聖靈,「歷主愛、蒙神恩」,這也成了基督徒在世宣揚福音的實踐目標,在政治、在社會、在國際,也在經濟,這是基督徒傳報的好消息。

在經濟實踐上帝的禧年

177639日經濟學家亞當‧史密斯發表《國富論》(全名為《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發展出了現代的經濟學學科,也提供了現代自由貿易、資本主義和自由意志主義的理論基礎。即便沒有讀過經濟學,也聽過書當中的名言:「一隻看不見的手(an invisible hand)」,意思是說:「在一個自由競爭的市場裡,任何一個產品的價格,是由所有買賣雙方根 據「自利動機」的互動而決定的。」簡單來說,來到便利商店要買一罐礦泉水,心中大概就會訂價大約20元,果然在冷藏冰箱那一排不同品牌的礦泉水中,有大約20元上下的礦泉水,決定了自己願意付出的價格之後,來到收銀台銀貨兩訖,你願意用這個價錢買你想要喝的礦泉水,而店家提供貨品也賺到了賣出這瓶礦泉水的金錢,這就是自由貿易。

也就是雙方都願意訂定一個合理的價格,一方賣出貨品取得貨款,一方付錢取得貨品,經濟就在自由公平的原則之下影響了今日的全球貿易,也產生了「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簡稱FTA)是兩國或多國、以及區域貿易實體間所簽訂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契約,目的在於促進經濟一體化,消除貿易壁壘(例如關稅、貿易配額和優先順序別),允許貨品與服務在國家間自由流動。除了FTA之外,區域經濟整合尚有其他緊密層度更高的型態,包括:關稅同盟、經濟共同市場,以及經濟聯盟等。如歐盟即是這樣的組織,所有參與國在公開、公平、公正、平等、對等的原則下,共享每個國家所提供的貨品能夠有最優惠的價格以及流通,以求在互動中互利、互惠、互通。

冠強牧師5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背景:

自從台灣開放引進外勞後,聽到「馬利亞」就會聯想到菲傭。聖經有7位馬利亞(有一說小雅各的母親馬利亞與革羅罷的妻子馬利亞為同一人):1.耶穌的母親馬利亞。2.小雅各的母親馬利亞。(太二十七56、61,二十八1)3.抹大拉的馬利亞。(路八2)4.伯大尼的馬利亞。(約十一1,5)5.革羅罷的妻子馬利亞(約十九25)。6.馬可的母親馬利亞。(徒十二12)7.羅馬的信徒馬利亞。(羅十六6)。今天要介紹當中的「抹大拉的馬利亞」,透過她的生命讓我們了解一個微不足道的生命如何蒙救恩成為寶貴的生命,成為對今日教會的反省

聖經中抹大拉的馬利亞

抹大拉的馬利亞(Mary Magdalene)是耶穌的女性追隨者。希伯來語:מרים,Miriam,亞蘭語:Maryām,即舊約名:米利暗(摩西的姊姊),名字有「苦澀」之意。羅馬天主教、東正教和聖公會教會都把她作為聖人,在新約裏一共被提到13次,比大部份的門徒還多。「抹大拉」是她生長的地方,位在加利利海西南方的一個村莊,在提比哩亞西北約九公里,盛產鹽魚。

有關於抹大拉的馬利亞最早出現在路加福音八1-3:「過了不多日,耶穌周遊各城各鄉傳道,宣講 神國的福音。和他同去的有十二個門徒,還有被惡鬼所附、被疾病所累、已經治好的幾個婦女,內中有稱為抹大拉的馬利亞(曾有七個鬼從她身上趕出來)(馬可福音十六9也說同樣紀載:「耶穌從她身上趕出七個鬼。」),又有希律的家宰苦撒的妻子約亞拿,並蘇撒拿,和好些別的婦女,都是用自己的財物供給耶穌和門徒。~自古自今,舉凡經歷神的救恩者一定願意奉獻生命與金錢給神,願意獻心、獻金與獻工,西門彼得的岳母亦然(可一30-31:「西門的岳母正害熱病躺著,就有人告訴耶穌。耶穌進前拉著她的手,扶她起來,熱就退了,她就服事他們。」)」這才是真正的把生命交給主、真正的愛主。

冠強牧師5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親愛的兄姊,你/妳喜愛初代教會相愛、和睦的屬靈光景嗎?你/妳希望自己的教會也是如此嗎?不用懷疑,這不是「不切實際」或「只是理想」,乃是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的應許,上帝要你我的教會都成為「得民喜愛、討神喜悅」的教會,也就是建立「有感」的教會。

前言:

聖靈降臨節過後,教會曆進入了第二段常年期,這段時間長達28-29週之久從聖靈降臨日隔天開始到待降節第一主日的前一日(基督君王主日後之星期六),以今年而言,也就是520日到1130日,整個節期要紀念主的復活、升天、得勝、做王,並宣告祂的主權管理全宇宙,強調基督已經復活、重視聖靈和在衪裏面成長、從「因信稱義」邁向「全然成聖」,直到衪再來

在這週期中,傳講的主日信息多注重基督徒的實際生活,以「生活教導」為主,因聖靈同在的我們裏面所創造的新生命所帶來的應有生活,使我們在得到主耶穌的基本教訓以後,逐漸增加我們認識生命的長度、闊度、高度與深度;而在教會曆進入尾聲的同時,可以宣講關於終末、耶穌再臨和永世生活的信息。

附帶一提,這個教會節期綠色是它的代表顏色,象徵生命,聖靈降臨後,世間充滿了生命力,一片欣欣向榮,擺設可以盆栽或充滿生命力之綠色植物為主,使其信徒充滿生命力,活潑、有盼望,並可以感染其他的生命,因此常年期主日又被稱為綠色主日。

冠強牧師5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親愛的:你是否常常覺得自己很卑微、一無是處呢?是否常覺得自己無法為主做什麼、榮耀上帝呢?透過亞拿尼亞的故事,上帝要告訴我們:「小人物也能成就大使命」。

前言:

親愛的:你是否常常覺得自己很卑微、一無是處呢?是否常覺得自己無法為主做什麼、榮耀上帝呢?透過亞拿尼亞的故事,上帝要告訴我們:「小人物也能成就大使命」。

使徒行傳又稱為聖靈行傳,紀錄初代教會的歷史,特別記載了彼得(主要向猶太人)與保羅(主要向外邦人)傳福音的故事。在這當中有一個沒沒無聞、名不見經傳的信徒,名字叫亞拿尼亞;「亞拿尼亞」這個名字的意思是:耶和華所保護的,主是恩慈的,耶和華的憐憫,耶和華的眷顧。聖經當中一共有三個亞拿尼亞,都出現在使徒行傳:(1)徒五1-11有提到亞拿尼亞和他的太太撒非喇,因為「奉獻不誠實」,經文說撒但充滿了他的內心、而失去生命。(2)徒廿三-廿四也有一位大祭司亞拿尼亞:吩咐旁邊站著的人打保羅的嘴(徒廿三2)、並向巡撫控告保羅(徒廿四1)。(3)而我們的重點在使徒行傳九章10-19節的亞拿尼亞。

本論:

冠強牧師5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死後復活升天的主耶穌,要今天在教會的我們代替祂問這個需要幫助的社會:「你要我為你做甚麼?」因為上帝的愛不只在教會,也在受造界,我們應該盡到身為基督徒與基督的身體~教會的職責,用實際的關懷~「了解對方的需要,並提供對方的需要,以解決對方的需要,來滿足對方的需要」。

前言:

台灣芥菜種會創始人孫理蓮女士,也是前台灣神學院院長孫雅各牧師娘,自1927年她26歲時來台灣後,終其一生為台灣奉獻,委身台灣、死於台灣、葬於台灣。當時的台灣是落伍、貧窮、百病叢生的地方,但是她年輕時寫給未婚夫孫雅各牧師的信中說:「我們人生只有一次,讓我們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因此他們夫婦從美國來到台灣。孫理蓮女士在台灣付出許多心血,解決很多人的困難,她創立了四所肺結核療養院,七所醫療診所,三所山地產院以及未婚媽媽之家、六間山地習藝所、六間育幼院,這些機構都是免費為人服務。19627月份的讀者文摘曾以「最小的婦人懷著最大的心志」為題來介紹孫師母以及她的工作;內容說到:「孫理蓮女士是最有同情心的人,她帶給人間溫暖和愛,她從來不向有需要者拒絕……如果那些有困難的人不敢向她叩門求助,她就自己去尋找。」在她身上,可以看見什麼叫做「以耶穌基督的心為心」。她在山地從事傳福音、醫療、教育的工作,服事那些窮苦、孤寡、愚弱、殘廢及失喪的人,她也為原住民傾注她的生命和愛心。1981年她80歲生日時,政府還特地為她舉行祝壽典禮,以表彰她偉大的貢獻,孫理蓮女士提供了極美的典範,因為她在別人的身上看見耶穌。

本論:

當耶穌走向耶路撒冷去面對他生命中應當肩負的責任時,經過了耶利哥,那個地方有一個瞎子,名叫巴底買。當他知道耶穌要來的時候,他可能「聽」見了許多關於耶穌基督的事(因為他看不見),他也想要得到耶穌基督醫治的能力,因此當耶穌經過的時候,他就呼叫說:「大衛的子孫耶穌啊,可憐我吧!」瞎子巴底買的呼喊就好像處在水深火熱、顛沛流離的老百姓,「歷經風霜雪月沒人理,苦嘗挨餓受凍無人知」,他得到的回應不是如同路加福音五章17-26節所描述:「『有人』用褥子抬著一個癱子,要抬進去放在耶穌面前,卻因人多,尋不出法子抬進去,就上了房頂,從瓦間把他連褥子縋到當中,正在耶穌面前。」不僅「沒人」幫他,還被跟在耶穌前頭走的人責備,不許他作聲(39節),是的,沒有錯!「不僅沒有人幫他,還被跟在耶穌前頭走的人責備,不許他作聲」,這群人是「跟著耶穌基督的人」,還是「跟在前頭的人」。有一則報導,述說某間教會正在蓋數億的禮拜堂,興建的同時,卻有一群遊民在工地挨餓受凍無人關心,這張照片給了我無比的震撼,我們的教會絕對不能變成這樣,因為主耶穌說:「人接待你們就是接待我;接待我就是接待那差我來的。……無論何人,因為門徒的名,只把一杯涼水給這小子裏的一個喝,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人不能不得賞賜。(太十40-42)」在馬太福音廿五章31-46節的比喻中,耶穌也說:「你們這蒙我父賜福的,可來承受那創世以來為你們所預備的國;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裏,你們來看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這些義人要往永生裏去。」若無法活出如同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所告白的:「釘根在本地,認同所有的住民,通過愛與受苦,來成做盼望的記號」,禮拜堂蓋得再金碧輝煌、再多人吟詩謳咾敬拜讚美,卻不顧百姓疾苦民眾需要,耶穌也不會在那個地方。

冠強牧師5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妳有平安嗎?

/妳有平安嗎?今天這個世代,很多人在求平安,回想咱人的一生從小到大,彷彿真的「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小時候擔心不健康長不大,大一點擔心功課不好、考不上好學校,畢業後男生先要擔心服兵役會不會很操被欺負,出社會後擔心工作與經濟,再則「男怕娶錯娘,女怕嫁錯郎」,成家立業不知道自己的葡萄園何時會出現「小狐狸」(俗稱小三),有了孩子後,也要擔心孩子的成長、能不能提供最適合孩子的環境與生活,有如我們小時候的翻版,甚至當孩子長大,也要擔心他/她的婚姻、家庭,孝不孝順,有了孫子,也操煩他/她能否適應現在的環境、會不會被欺負。甚至走在街上也怕被搶、被綁票、被酒駕撞。只要是人,就會遇到生離死別、悲歡離合,有好多令人擔憂的事,真的愁煩不完,活越久恐懼越多,因此民間信仰常常到廟裡求平安符保平安、過年要安光明燈或平安燈跟神明求平安,更積極一點還要看風水改運、算命消災解厄。就算不透過宗教,平日也要買保險求心安,出門旅遊要買平安險、特別現在流行的癌症險,到底平安在哪裡?生命有沒有真正的平安?

平安在耶穌裡

其實答案就在上帝愛的禮物~「聖經」當中,愛世人的上帝透過聖經告訴我們:「有真正的平安」。有一首主日學詩歌叫做「有主在我船上」,歌詞是:「有主在我船上我就不怕風浪,不怕風浪不怕風浪不怕風浪,有主在我船上我就不怕風浪,直到安抵天家。搖啊搖回家,搖啊搖回家,有主在我船上,我就不怕風浪,直到安抵天家。」這首詩歌教導兒童對上帝要有完全的信心,就不用害怕,因為主耶穌賜平安,約翰福音十四27耶穌說:「我用平安留teh互恁;我將我的平安賞賜恁。我teh互恁,呣是親像世間teh互人的款。恁的心莫得迫腹,亦莫得驚惶。」也就是說平安是從神而來的是心靈穩定安靜的力量,即使遭遇危險也不懼怕,遇到困難也不憂愁煩惱。在約翰福音十六33耶穌又說:「我已經將諸個給恁講,互恁店佇我有平安。佇世間,恁有苦難;獨獨恁通放心,我已經卡贏世間。」因此基督教的平安很清楚的是讓人在面對每件問題時,不慌不亂不懼怕,好像嬰孩在母親的懷抱中酣睡,並非消極逃避,而是積極面對,這樣的平安是神白白賜給人的,不是靠金錢、功德換取,只要單純相信接受上帝成為我們的救贖主,藉著祂的能力就會得著平安,這個平安,是藉著主耶穌的愛所給予的完全的愛,罪得到赦免,與上帝恢復和好的關係,如同今天讀到的經文:「愛裏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因為懼怕裏含著刑罰,懼怕的人在愛裏未得完全。」約翰壹書四章12-18節告訴我們如何過愛的生活,只要「彼此相愛」、「聖靈內住」、「認耶穌為神子」、「住在上帝的愛中」,在完全的愛裡就不再懼怕(有審判之意),因為懼怕帶來刑罰(新約只出現兩次,馬太福音廿五章46節指地獄),就是說若生活在上帝的愛中,就不用活在害怕擔憂之中,好像處在水深火熱的地獄之中,承受極大的折磨,甚至排除了對最後審判的恐懼

是的,只有在耶穌裡才有真平安。台中曾有一名婦人出身算命世家,從小耳濡目染,都是爺爺叔公伯公的妙手神算,說她這輩子窮困潦倒,為了改變自我命運,她嘗試各種民間信仰偏方,自己也很迷算命,她認為命中注定有三任丈夫,都不到一年半就結束兩段婚姻,小孩整整十八年也未曾見過親生父親,但婦人的人生還是很徬徨,直到信主的小孩帶她禱告,帶她上教堂,安慰心靈空虛,藉由洗禮,不再深信算命,向過去的自我告別,重新找回對小孩的愛,對人們的關心,這是她最大的幸福(資料來源:中廣新聞網20051221)。

冠強牧師5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二常年節期

提到綠色,不知道弟兄姊妹會聯想到什麼?有人會想到綠油油的草地、有人會想到綠色環保、有人會想到支持台灣獨立與百姓同在的某綠色政黨、有人想到慘不忍睹的股市跌停的綠色箭頭……。其實綠色,也讓我們聯想到了第二常年節期。

什麼是第二常年節期呢?這要從基督教節期或說教會節期說起,一般又稱為「教會曆」,係將整個年度年基督事件為中心,可分成二個週期:「聖誕週期」、「復活週期」,以及在這二個週期之後各有一段常年節期,稱為「第一常年節期」與「第二常年節期」。整個教會曆以待降節第一主日為開始(約十一月底或十二月初),以基督君王主日(約十一月底,感恩節當週或感恩節前一週)為結束。剛剛提到的第二常年節期,便是介於教會曆的最後一個節期,可能長達28-29週之久(含第一常年節期的話),是教會曆中最長的週期;時間從聖靈降臨節隔天開始到待降節第一主日的前一日(基督君王主日後之星期六)。

在第二常年節期之前,也就是教會曆的前半年,講台與經課集注重在耶穌生平的陳述(四福音書),即從耶穌誕生到耶穌被釘十架,死後第三天復活、升天,至聖靈降臨,藉以認識信仰的根源,這段時間以「教義」為主;而整個第二常年節期長達近半年的時間,則著重在「教會生活的操練與實踐」,傳講的信息多注重基督徒的生活,有系統地宣講基督自己的生活,與因聖靈同在的我們裏面所創造的新生命所帶來的應有生活,使我們在得到主耶穌的基本教訓以後,逐漸增加我們認識生命的長度、闊度、高度與深度,強調「基督復活」、「重視聖靈」和「在衪裏面成長」、直到衪再來做王,帶領世人邁進上帝國的成熟和實現;而在教會曆進入尾聲的同時,可以宣講關於終末、耶穌再臨和永世生活的信息。也因為如此,第二常年節期現在大都傾向改正用「聖靈降臨節後第X主日」。

在整個長達約半年的「第二常年節期」,綠色是它的代表顏色,象徵生命,也正是一開始說到綠色聯想到第二常年節期的原因,因為自五旬節聖靈降臨後,世界充滿了爆炸性的生命力,門徒與信徒充滿了傳福音的熱枕與動力,信耶穌的人數,一片欣欣向榮,禮拜堂擺設可以盆栽或充滿生命力之綠色植物為主,使其信徒充滿生命力,活潑有盼望,並可以感染其他的生命,也因此第二常年期的主日,又被稱為「綠色主日」。

冠強牧師5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非傳不可

身為基督徒,有一件事一定要自我提問:「我作門徒、帶門徒、傳福音了沒?」正如馬太福音廿八章19-20節耶穌的大使命所說:「所以,你們要去,使萬國萬民都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並且教導他們遵守我所給你們的一切命令。記住!我要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日。」當第一次聖靈降臨節之後,彼得與在場約120位信徒得著聖靈充滿,也得著了兩種最重要的能力即:(1)信福音的能力與(2)傳福音的能力。可以這麼說:基督徒被上帝揀選、呼召是為了為主的福音見證,如同約翰福音十五章16節:「不是你們揀選了我,是我揀選了你們,並且分派你們去結果子,叫你們的果子常存,使你們奉我的名,無論向父求甚麼,他就賜給你們。」基督徒生命的意義與目的與價值並非僅在於向上帝求屬世的物質豐盛、身體健壯、凡事興盛或是得著心靈慰藉與寄託,乃是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求上帝使用我們為祂結福音的果子,並使果子常存。

因此,福音,非傳不可。保羅在羅馬書第一章問候完了收信的弟兄姊妹之後,便開宗明義的說到傳福音的重要性:「我不以福音為恥;這福音本是 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猶太人,後是希臘人。因為 神的義正在這福音上顯明出來;這義是本於信,以至於信。如經上所記:『義人必因信得生。』」猶太人等於是保羅的同族人,因此我們有責任在自己的家庭與家族中「傳承福音」;另一方面,對於希臘人,也就是還沒有信福音的人,要致力「傳揚福音」。

福音傳承

台灣教會流傳著一首信仰的打油詩這麼說:「一代旺、二代興、三代濛濛無明、四代我請你沒空、五代行蹤不明、六代偶像滿厝間、七代與教會作對敵。」諷刺基督徒未能落實信仰傳承,將信仰教導給下一代,導致下一代的信仰消逝,勉勵我們要將信仰扎扎實實的傳給下一代。「信仰不會遺傳,每一個人都是第一代基督徒」,這是身為上帝國的子民所應當儆醒的;我們有責任與義務教導、培養有信仰的下一代,利未記六章1-9節可以說是聖經當中對於信仰傳承最佳的描述:「這是耶和華─你們 神所吩咐教訓你們的誡命、律例、典章,使你們在所要過去得為業的地上遵行,好叫你和你子子孫孫一生敬畏耶和華─你的 神,謹守他的一切律例誡命,就是我所吩咐你的,使你的日子得以長久……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話都要記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訓你的兒女……」,正如一句台語俗諺:「父傳子,子傳孫,三代公家一口鼎」,意思是指香火永續,並把祖先的精神流傳下去;若應用在屬主的家庭,便是把滿有基督馨香之氣的信仰傳承、延續下去,使之代代相傳。

冠強牧師5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言:

一位國中老師分享時說出現在的孩子難管教,她說:「有一位家長偷偷的跑到學校來找她,向她求救,怎麼樣才可以讓她孩子不再沉迷電腦。」她接著說:「這位家長各種方法都用盡,但是一點效果都沒有,最後甚至強制拔掉電腦的網路線,結果卻換來孩子把家裡其他所有的東西都摔壞的慘劇。這位為孩子傷透心的母親,一直對著老師說:『我不知道該怎麼辦!他通宵玩網路,早上上課沒精神,來學校就睡覺,我應該怎麼愛我的孩子?』最後,這位媽媽要離開的時候,還千囑咐、萬交代絕對不可以讓孩子發現她來學校找老師,否則回去又有得鬧了。」

「我不知道該怎麼辦!」「該怎麼去愛孩子?」是今日為人父母最大的焦慮,孩子難以管教的案例進入21世紀之後更是時有所聞,讓我們感嘆一代不如一代,無怪乎關於孩子教養的書籍如雨後春筍般充斥市場,頂客族(Double income no kids,簡稱DINK)夫妻越來越多,他們道出不想生小孩的原因:「生了不一定養的好,養的好不一定教的好,教的好不一定教養好,想一想不如不生好。」也難怪台灣生育率近年來跌破1。當我們的政府祭出各種生育福利政策鼓勵生育卻絲毫不起色的同時。我們也該再一次省思在後現代心理學思想,各種教育理論、技巧、方法充斥之下,什麼樣的教養方式才是對孩子在品格、性格上有幫助,「一個人的生活言行攸關的是價值,而不是成就;是品格,而不是世俗財貨。」我們該如何知道或是從哪裡去尋找那一條正確的教養方式呢?

本論:

其實,答案就在聖經中。《聖經的教養智慧》(啟示出版社)一書的作者約翰.羅斯門有別於一般心理學教導孩子的基礎:「只強調孩子的自尊,害怕孩子心理受傷」。作者表示:「看重自己,不如尊重他人,我們不能只教導孩子重視自己的權利,也要他們承擔義務,不管在家庭或是社會都是如此」,作者透過此書更清楚告訴我們:「上帝已在聖經中刻畫一幅藍圖,告訴我們應該如何養育祂的子女,而非應用後現代主義的人本心理學思想」。除了該書,《猶太人的親子教育》(劉清虔,香港浸信會)、《為人父母,為人師表》(唐崇榮,人人書樓)等也都是從聖經信仰上如何愛孩子的好書,帶領父母用上帝的話來教導孩子。

冠強牧師5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尊主為大 榮耀歸上帝

 繼王建民、郭泓志、曾雅妮等運動明星在國際體壇發光之後,美國NBA籃壇出現了哈佛小子林書豪,在他的傑出表現下,帶領紐約尼克隊「起死回生」,一路過關斬將,「豪小子,零輸豪」的傳奇事蹟使他成為新的台灣之光。就在報章雜誌、新聞媒體大幅刊登報導驚嘆、誇讚之際,他卻能保持平常心做好分內工作,每每在訪問時謙卑說:「我所得到的分數都有上帝的作為,感謝上帝,沒有上帝我無法達成。」將榮耀歸於上帝。

林書豪的成功並非偶然,而是奠基於他的苦練、勤練,而非一蹴可及、一步登天。正所謂「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成名之前歷經艱辛,卻忍耐始終不放棄,於是當機會來了,他牢牢把握,造就了今日的英雄,使他從人生低谷邁向生涯高峰,從開季前被勇士隊釋出,到如今家喻戶曉,成為連白宮主人歐巴馬總統都認識的職籃明星。

另一個重要的成功因素是,他有堅定的信仰,他說:「基督信仰是我面對困難時,最大的喜樂和勇氣來源,是耶穌幫助我走出低潮,重新找回對籃球的信心。」、「因著上帝,化壓力為動力,化阻力為助力;化危機為轉機,化停機為契機。」、「父母親對我最大的影響是教導我先愛上帝,甚至在學校課業之上、運動之上,並且在家庭之上,上帝就是第一順位,也是最優先的次序。」在哈佛主修經濟、副修社會學的林書豪說:「若有一天高掛球鞋,我不會去當華爾街金童,而是要去傳福音、作見證。」他的奮鬥史成為今日年輕人信仰絕佳模範。

 為主所用 青年行大事

冠強牧師5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言:聖家節的由來

聖誕節過後,天主教有一個特別的節日,稱為聖家節,若聖誕節當日非主日,就在再來的主日慶祝聖家節,若聖誕節當日為主日,則在週五慶祝聖家節。聖家節是教會勉勵基督徒家庭,以耶穌、馬利亞和約瑟所組成的拿撒勒的聖家為榜樣,抗拒一切相反基督徒家庭價值觀念的外來威脅所制訂的慶節。最早,於十九世紀在加拿大開始;後來,由於教宗利奧十三世(Papa Leo XIII)的大力支持,得到了世界性的響應;直到1920年的彌撒禮儀本出版,教宗本篤十五世,在1922年建立聖家節,才成為教會禮儀日曆中固定的節日。

聖誕節過後馬上慶祝聖家節是非常有意義的,值得我們效法,因為主耶穌誕生在約瑟和馬利亞的家中,並在一個家庭內成長,首先:這個家庭的建立是因著順服聖父上帝,約瑟知道馬利亞懷孕依舊順服天使的話娶了馬利亞,共同敬拜同一位上帝;再者:約瑟全家順服上帝逃離至埃及,又順服上帝全家回到故鄉,在最艱難的時刻,全家依舊同信同苦,仍然靠主忍耐一起度過(今天經文引用經文為禮儀年甲年經文,今年便是禮儀年甲年~禮儀年從待降節開始算新的一年);第三:遵守、照著摩西律法,行割禮、把耶穌獻給上帝(禮儀年乙年年引用經文,路二21-27五次提到他們按法律─上帝的誡命:為耶穌行割禮、潔淨禮、全家到聖殿奉獻、奉獻禮物稱頌主恩並履行法律所規定的事),當約瑟全家回到拿撒勒之後,他教導耶穌傳承他的技藝,使耶穌成為木匠,並且按著聖經教導耶穌,使耶穌從小便認識上帝、認識信仰,使耶穌的智慧和身量,並在上帝和人前的恩愛上漸漸地增長,可以看見約瑟和馬利亞身教、言教並重的教育(禮儀年丙年年引用經文)。這些行誼都值得今日我們屬神兒女建立家庭時的學習與模範。

本論:讓我們的家分別為聖

曾有一任教宗在巴西向全球教友家庭代表及二百多萬位信徒說:「各位做父母的,各位家庭成員們,天主要你們成聖﹗天主要你們幸福,而幸福和忠信是分不開的。不要讓享樂主義,名利及自私的人生觀滲入你們的家庭。」這對話至今人讓人感動,今天所讀的經文,也迷也了耶穌的家庭受到了嚴重的迫害、逃難,給所有基督徒家庭一個很大的啟示: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在困苦中,學習安靜等候聆聽上帝的聲音,明白祂的旨意,活出在基督內的真我的樣式,因為我們的上帝是神聖,祂也要我們分別為聖。天主教聖經當中德訓篇三章6節:「孝敬父親的人,必在兒女身上獲得喜樂。」箴言廿三22-26「你要聽從生你的父親;你母親老了,也不可藐視她。你當買真理;就是智慧、訓誨,和聰明也都不可賣。義人的父親必大得快樂;人生智慧的兒子,必因他歡喜。你要使父母歡喜,使生你的快樂。我兒,要將你的心歸我;你的眼目也要喜悅我的道路。」箴言諸多之處提及了家庭重要,上帝的話成為我們最好的幫助。

冠強牧師5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言:

俗話說:「人無千日好,花不百日紅」,「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訴說著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的無奈,如同經典影片「阿甘正傳」裡頭有一句經點的台詞:「人生就像巧克力盒,你永遠都不知道會拿到什麼口味」,但是顯然地,至少嘴中留有巧克力苦澀的味道……;話說少年得志大不幸,但若有志難伸呢,生不逢時、時不我予、環境捉弄人的感嘆能夠讓我們持續鬥志多久呢?若又遭遇生離死別、妻離子散的家破人亡,苦痛豈是肉心所能承受?

很多時候我們在生命中所殷切期盼的事物,卻遭到不明原因的攔阻,或許我們正處在破產~欠了一大堆卡債、公司倒閉,或是中年失業、求職碰壁、找不到適當的工作等等經濟困境;或是身患絕症、慢性病~越拖越折磨越難受;考試名落孫山、得不到理想成績、前途未定;無緣無故背了一大筆債務,卻沒人願意幫助感嘆世態炎涼;或是我們面臨的是另一半外遇,婚姻、感情已經貌合神離、破鏡難重圓;親子關係緊張,或是兄弟鬩牆卻無力和好如初和睦同居等等人生百態;面對大環境政治、經濟、全球變遷的無奈與無力,足使我們一蹶不振,無怪乎傳道書所言人生盡是虛空,此時心中往往萌生「放棄了吧、再怎麼努力都沒用、我還要忍耐到何時?」等等萬念俱灰的念頭,但是,上帝卻是我們唯一的盼望。

本論:主必同在

王子摩西在經歷了40年的尊貴生活,卻為了祂的百姓成為殺人犯隱姓埋名40年,約書亞在意氣風發、大有可為的年輕時代因為10比2慘敗失魂落魄將近40年,先知以利亞一次在君王面前大膽嗆聲:「我說不降露、不下雨,天就不降露不下雨(王上十七1)」,一次在宰殺異教先知750人最榮耀顯赫之際卻是落得連夜逃亡,生不如死,其他如約瑟年少被賣為奴、少年大衛屢屢被掃羅追殺等等。有時候人生光景會遇到意想不到的遭遇,看是山窮水盡,「行無路,退無步(台)」,「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上帝卻用祂無可測度的作為讓摩西、約書亞、以利亞剛強壯膽、重新站立。先知以賽亞的時代便是如此,以賽亞這位三朝元老的先知,在「內憂」~主君不與神同行、百姓的悖逆與「外患」~亞述、巴比倫帝國相繼的侵略攻擊之下,雖然沈重,仍然將上帝的話語不偏不移持續的傳講給當代,甚至影響現代。

冠強牧師5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輕生

230歲這個年紀,若收到親朋好友的消息,不是要步入婚姻的紅色炸彈,就是喜獲兒女要請吃紅蛋、油飯或是蛋糕;大多都是在分享生命喜悅的訊息,卻萬萬沒有想到,竟然會在這時候接到令人不可置信的訃音:「同學走了」的死別消息。有一位在學校教書的高中同學也因為情關與財務問題燒炭自殺,甚至上了社會版消息,令人不勝欷噓。在殯儀館參加屬於他最後的告別式,他的學生也穿著制服一同來參加。看身邊哭成一團的親朋好友,特別是伯母,幾度崩潰,更添哀傷……;靈堂前,擺著他的遺照,是大學畢業的學士照,他特有幽默的聲音,依稀還在耳邊,印象中的他,非常喜歡開玩笑,難過之意從心起,久久不能說出話來……。與高中同學眼目交接,大家都是不敢相信的表情,哭喪著臉,再也看不到他搞笑的模樣,再也看不到他打籃球的身影……伯母哭倒在殯儀館的大聲叫喊她唯一的愛子名字的景象至今歷歷在目……

多年前出版多本「時尚」相關書籍,情書及愛情辭典等描寫兩性的著作也都很暢銷、前景看好、給了許多民眾度過情變的「勇氣」,筆名「藍絲絨」(又稱憂鬱藍絲絨~藍色有憂鬱之意)、部落格為「蓁˙性情」的知名兩性關係女作家李性蓁,因為感情問題割腕獲救,出院後再度輕生燒炭自殺,結束38歲的生命震驚整個社會與藝文界,沒想到她也過不了這關。

近年來自殺案例屢見不鮮,坊間更有自殺手冊、教人自殺的網站、甚至邀約集體自殺的案件,面臨兩性感情、財務經濟、健康疾病、家庭親人、人際關係、工作課業等等諸多的壓力、不順遂、不如意,若有了負面消極的念頭,不想面對、逃避,去克服、去解決,當人生一直不斷徘徊在灰心、失志,看不見生命的意義與價值,乃至於失望到絕望的地步,便失去活下去的勇氣,「死了一了百了」~輕生成了熱門選項,甚至在基督徒弟兄姊妹之間也多有耳聞,原來,活下去,需要生之勇氣。

生之勇氣

冠強牧師5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