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自從台灣開放引進外勞後,聽到「馬利亞」就會聯想到菲傭。聖經有7位馬利亞(有一說小雅各的母親馬利亞與革羅罷的妻子馬利亞為同一人):1.耶穌的母親馬利亞。2.小雅各的母親馬利亞。(太二十七56、61,二十八1)3.抹大拉的馬利亞。(路八2)4.伯大尼的馬利亞。(約十一1,5)5.革羅罷的妻子馬利亞(約十九25)。6.馬可的母親馬利亞。(徒十二12)7.羅馬的信徒馬利亞。(羅十六6)。今天要介紹當中的「抹大拉的馬利亞」,透過她的生命讓我們了解一個微不足道的生命如何蒙救恩成為寶貴的生命,成為對今日教會的反省。
聖經中抹大拉的馬利亞
抹大拉的馬利亞(Mary Magdalene)是耶穌的女性追隨者。希伯來語:מרים,Miriam,亞蘭語:Maryām,即舊約名:米利暗(摩西的姊姊),名字有「苦澀」之意。羅馬天主教、東正教和聖公會教會都把她作為聖人,在新約裏一共被提到13次,比大部份的門徒還多。「抹大拉」是她生長的地方,位在加利利海西南方的一個村莊,在提比哩亞西北約九公里,盛產鹽魚。
有關於抹大拉的馬利亞最早出現在路加福音八1-3:「過了不多日,耶穌周遊各城各鄉傳道,宣講 神國的福音。和他同去的有十二個門徒,還有被惡鬼所附、被疾病所累、已經治好的幾個婦女,內中有稱為抹大拉的馬利亞(曾有七個鬼從她身上趕出來)(馬可福音十六9也說同樣紀載:「耶穌從她身上趕出七個鬼。」),又有希律的家宰苦撒的妻子約亞拿,並蘇撒拿,和好些別的婦女,都是用自己的財物供給耶穌和門徒。~自古自今,舉凡經歷神的救恩者一定願意奉獻生命與金錢給神,願意獻心、獻金與獻工,西門彼得的岳母亦然(可一30-31:「西門的岳母正害熱病躺著,就有人告訴耶穌。耶穌進前拉著她的手,扶她起來,熱就退了,她就服事他們。」)」這才是真正的把生命交給主、真正的愛主。
此後抹大拉的馬利亞成為跟隨主耶穌的婦女,一直到耶穌受難、受審判、釘在十字架上的時候,十二門徒除了約翰都逃光了,只剩下幾位婦女跟隨在主耶穌的身邊,馬太福音廿七55-56:「有好些婦女在那裏,遠遠地觀看;她們是從加利利跟隨耶穌來服事他的。內中有抹大拉的馬利亞,又有雅各和約西的母親馬利亞,並有西庇太兩個兒子的母親。」親眼目睹主耶穌在十字架上受苦致死,約翰福音十九17-27同樣記述,抹大拉的馬利亞全程參與其中,約翰福音十九25:「站在耶穌十字架旁邊的,有他母親與他母親的姊妹,並革羅罷的妻子馬利亞,和抹大拉的馬利亞。」一直到主耶穌被埋葬,抹大拉的瑪利亞也在身旁,馬太福音廿七57-61:「到了晚上,有一個財主,名叫約瑟,是亞利馬太來的,他也是耶穌的門徒。這人去見彼拉多,求耶穌的身體;彼拉多就吩咐給他。約瑟取了身體,用乾淨細麻布裹好,安放在自己的新墳墓裏,就是他鑿在磐石裏的。他又把大石頭滾到墓門口,就去了。有抹大拉的馬利亞和那個馬利亞在那裏,對著墳墓坐著。」不敢相信也不願意離開。
一直到主耶穌受難的第三天,也就是安息日過後的早晨,根據約翰福音廿章描述,抹大拉的馬利亞是第一個發現耶穌復活、第一個把主復活告訴門徒以及第一個看見復活的基督的人。主耶穌親自先向抹大拉的馬利亞顯現。隨後抹大拉的馬利亞又把她親眼見到耶穌復活的喜訊,告訴給眾門徒(約廿1-18)。她轉告使徒的話語十分簡短:「我已經看見了主。(v18)」這段主復活的故事開啟了基督教信仰的歷史,上帝透過忠心的抹大拉的馬利亞見證了神的大能。
這不是抹大拉的馬利亞
抹大拉的馬利亞的故事一直很傳奇,除了聖經中的紀載之外,以下有幾處關於抹大拉的馬利亞「錯誤記述」~這不是抹大拉的馬利亞:
一、抹大拉的馬利亞不是妓女: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基督徒把抹大拉的馬利亞和犯姦淫被石頭丟的婦人當成同一人,抹大拉的馬利亞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大多是個從良的妓女,事實上聖經裡並沒有這樣的證據,這個印象是來自教宗國瑞一世(Gregorius,590-604)西元591年的一篇講道詞,直指馬利亞為《路加福音》提到的妓女,在福音書裏,如果讀的人不注意分辨,或道聽塗說,有三個婦女有可能被誤以為是抹大拉的馬利亞,或被誤以為是妓女。
二、不是用香膏抹耶穌腳的馬利亞:用香膏抹耶穌腳的婦女有兩位(1)路七36-50:犯罪的婦女、(2)馬太廿六6-13(可十四3-9 約十二1-8):伯大尼的馬利亞(姊姊是馬大、兄弟是拉撒路)。三個女人各是不同的人,原因是因為十三世紀中葉的一本小說:「黃金傳奇」,以歷史事件為主軸,架空虛構出的精彩故事,這本書將聖經中妓女、與另一個被七個鬼附的女人抹大拉馬利亞,還有另外那個馬大的妹妹馬利亞全混在一起,視為同一個人,因而造成這個「美麗的錯誤」影響至今。
三、不是主耶穌的妻子:關於抹大拉的馬利亞是耶穌的妻子的說法,主要受到2003年出版的幻想小說《達文西密碼》影響而被普及,這也提醒我們要好好讀聖經的重要性。
抹大拉的馬利亞對今日教會的反省
對信仰的慎思明辨:剛剛有提到,10年前《達文西密碼》問世,在當時造成一片「震撼」,到底耶穌有沒有死而復活?有沒有結婚生子?許多弟兄姊妹的信仰因而恐慌甚至迷惑而跌倒。10年後的今日則是「全能神教會」的滲透與迷惑,基督教從過去致力向「西方極樂」(佛教)與其他宗教傳福音,到今日變成「東方閃電」每日在各大報對於信仰的「洗版」(指宣傳),我們必須堅持對真理的認識與深信,總歸一句:「唯獨聖經」~再一次提醒弟兄姊妹認真讀聖經、完整讀聖經,免得如同對抹大拉的馬利亞的了解一樣,因為對信仰一知半解或是不求甚解,導致迷茫無解而受到誘惑喪失信仰。
對信仰的堅定跟隨:抹大拉的馬利亞從罪人的身份:「被邪靈和疾病纏擾」到得著主耶穌的救贖與醫治,她的生命從此出黑暗入光明。初代教會的教父們認為,抹大拉的馬利亞是個蒙恩得救的女子,她忠誠地跟隨主耶穌,親臨見證祂的傳道、受難、被釘死十字架、埋葬及復活,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也曾稱馬利亞為「帶領使徒的使徒」實至名歸。親愛的弟兄姊妹,你若知道自己的生命是主耶穌用祂的生命用祂的寶血犧牲捨己,用這麼重的重價贖回,一定可以如同抹大拉的馬利亞般一生跟隨主。反觀今日我們在教會的生活,受到一點艱難挫折、委屈不高興就要換教會、換教派,或是不上教會,我們有沒有真正的把「信仰當成信仰」,立志堅定不移跟隨主?「跟隨基督」不是口號,是生命與主的連結,是生命經歷主的同在而影響我們的生命實踐,「至死不渝、至死方休」。願我們學習抹大拉的馬利亞,成為主耶穌忠誠的跟隨者,「聚會作禮拜不停止,服事傳福音我願意」,用忠心的生命得著神的喜悅,當主再來時,可以聽見主對我們說:「好擱盡忠的奴僕,通入來享受我的快樂。」
舉目向山祈禱會程序
主題:抹大拉的馬利亞對今日教會的反省
靜候:請安靜心預備好自己來到上帝面前
序曲:我要向高山舉目(我beh舉目向高山)
我beh舉目向高山(司琴彈奏一次後吟唱2次)
我beh舉目向高山 我的幫贊叼落來
我的幫贊是對創造天地的耶和華來X2
哈利路亞哈利路亞哈利路亞哈利路
哈利路亞哈利路亞哈利路亞哈利路
宣召(齊念)~同心來到主面前
【提摩太前書一12】我感謝互我有氣力的就是咱的主基督耶穌,因為伊掠我做盡忠,設立我做差用。
聖詩~用心靈和誠實來敬拜主
舊版聖詩152首(新版113首):我來朝見祢,救贖我的主
祈禱~感謝、讚美與認罪
聖經:【路加福音八章1-3節】
過無幾日,耶穌四界行逐個城逐個鄉社,宣傳來報揚上帝國的福音。十二個學生也及伊去,也有幾若個婦仁人,有的曾患著鬼,有的有破病今已經得著醫好,其中有抹大拉的馬利亞(曾有七個鬼對伊出去),閣有希律的管家苦撒的某約亞拿,閣有蘇撒拿,以外猶有多多婦仁人,攏用in所有的來服事in。
信息:抹大拉的馬利亞對今日教會的反省
禱告:慈悲愛我們的父神,再一次感謝祢,藉著祢在歷史中的作為,成為我們的學習與幫助,透過抹大拉的馬利亞被主耶穌趕出被鬼綑綁已久的生命,讓我們知道祢喜愛罪得赦免,祢是饒恕的主,祢是潔淨的主,因著祢的寶血洗淨一切汙穢罪惡,並讓抹大拉馬利亞重新經歷「再活一次」的生命,讓她愛祢、服事祢、一生跟隨祢,讓我們看見祢豐盛的恩典與大能大力的充足,祈求祢對抹大拉的馬利亞的愛,也在我們生命當中彰顯,讓我們不僅風聞有祢,也能親身經歷祢,成為我們真正的救命恩主與生命主宰,讓我們學習完全依靠祢、完全仰望祢,知道唯有祢才能幫助我們度過人生的風浪,在最艱難的時刻成為我們唯一的依靠與盼望;也願我們擁有抹大拉馬利亞的信心,一生一世跟隨主,剛強壯膽堅定不移,我主基督,願我們能愈愛祢,禱告奉主耶穌基督聖名,阿們!
聖詩~用生命回應主的真理
舊版聖詩338首(新版379首):願我能愈愛祢,我主基督
奉獻~甘心樂意的奉獻蒙主喜悅
舊版聖詩306b首第四節(新版382首):我的性命獻互祢
公禱~主請聽、請憐憫阮的禱告
- 1. 求主堅定我們的信仰,認真追求真理不疑惑也不迷惑
- 2. 求主堅定我們的生活立志服事跟隨主不動搖
- 3. 求主使我們如同抹大拉的馬利亞,經歷神復活的大能
結束請用主禱文~求主親自教導與引導
(唸完主禱文吟唱)舊版聖詩497首(新版330):主聽阮祈禱
或新版聖詩635首:願主旨意得成佇地
祝禱~領受三一真神的賜福
願主耶穌基督豐盛的恩惠,天父上帝豐富的愛疼,保惠師聖靈豐厚的充滿與相通,與領受上帝話語並願意歸主為聖跟隨主腳步的人同在,直到永永遠遠,阿們!
散會祝福~唱完請自行離開,或繼續留下禱告直到音樂停止
※ 序曲請參考讚美之泉—〈最珍貴的角落〉專輯歌譜
※ 「每日遇見主」(使信仰深知所信不動搖的唯一方式)
一、預備心靈聽上帝的聲音(備):安靜或唱詩歌,邀請上帝的同在並求上帝顯明祂自己與祂的真理。
二、讀經與默想(讀):計畫一份讀經進度表(如按照新眼光讀經),祈求上帝光照:「主啊!今天你要向我說些什麼?這經文要向我顯示什麼?」,慢慢朗讀
三、回應上帝(應):讀經禱告默想完的行動回應,心態:相信所讀,不是讀所相信
四、記錄你與上帝的對話(錄):作為心得筆記與日後應證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