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地緣的關係,近日去拜訪了六龜山地育幼院(通稱六龜育幼院),雖然未能見到楊牧師一面,但是藉著影片簡介,提到楊煦牧師他看到原住民的需要,願意在這裡委身奉獻數十寒暑,以幫助原住民孤兒為念,從過去至今,幫助了數百位孤兒,在生活、教育、信仰等方面,含辛茹苦,凡事單單仰望上帝,不宣傳不募款,如同德蕾莎修女,只靠著信心領受上帝的恩典,有了今天的成就。
打從心中佩服他,正因為他的認同、順服、委身,才能如同哥林多後書六章1節所言:「似乎憂愁,卻是常常快樂的;似乎貧窮,卻是叫許多人富足的;似乎一無所有,卻是樣樣都有的。」楊牧師需要的,上帝都預備了,這就是上帝的帶領與恩典。看著每位小朋友都很有禮貌,臉上掛滿了笑容,在這裡看到了上帝的國度,不是人手建立的,一切都是因著上帝的大能大力,楊牧師以耶穌基督為模範,聖靈親自做工而立的根基與產業。
去年暑假偕同妻子到泰國普吉島蜜月旅行,導遊介紹當地的經濟作物——「橡膠樹」,這種樹的經濟價值很高,可以說我們現在看到的、用到的都缺少不了橡膠。但是橡膠樹剛種植的前四年,是一點用處都沒有的,毫無價值可言,等到四年之後,當你拿刀子劃過樹皮,才開始流出橡膠汁,才能開始靠橡膠賺錢。換言之,也就是必須經過四年的等候期,等到橡膠樹落地生根,經過四年的時間,才流出橡膠汁。你不能說我只要橡膠汁不要等那四年,絕對沒有那回事,「往下扎根,方能向上結果」。
列王記下十九章30節和以賽亞書卅七章31節有著相同的經句:「猶大家所逃脫餘剩的,仍要往下扎根,向上結果。」指被神保守留待將來得救贖者(逃脫剩餘的),必能夠度過一段安全時期(扎根),享受豐盛(結果)。若單指「往下扎根,向上結果」而言,就是要經過一段扎根的時間,這段時間我們只能等候,但還是要澆灌、施肥、除草、照料,剩下的就是等候,等時期滿了,方能結出甜美豐碩的果實,將榮耀歸與上帝。
就傳道人「牧會」——牧養教會和社會而言,這段扎根的時間,就是讓會友和居民把傳道人從「外人」當成「自己人」的時間,一旦變成自己人,才能夠同心一意,如同腓立比一章27節:「只要你們行事為人與基督的福音相稱,叫我或來見你們,或不在你們那裏,可以聽見你們的景況,知道你們同有一個心志,站立得穩,為所信的福音齊心努力。」扎根的時間就是尋求同心的過程,而「會友同心,教會復興,乃至於結合社區,傳揚福音」,否則,就如同耶穌撒種的比喻:「有落在土淺石頭地上的,土既不深,發苗最快,日頭出來一曬,因為沒有根,就枯乾了(可四5-6)。」沒有足夠的時間扎根,實很難推展上帝國的事工。真正能夠向下紮根的,就是落在好土裡的,馬可福音四章8節說:「又有落在好土裏的,就發生長大,結實有三十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一百倍的。」
今日諸多有增長的教會,都是牧長待了至少七、八年甚至更久,能夠在教會扎根,和會友同心之後才漸漸有果效,向上結果。可見教會增長與牧者在教會時間長短有一定的關係,這段扎根的時間就是牧者和會友尋求同心,往上帝交代的使命與目標邁進,等到時間一到,必能看到結果,將一切榮耀歸與上帝。